新闻动态
灌胶机全方位介绍
来源: | 作者:艾邦智能 | 发布时间 :2025-10-15 | 13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灌胶机是用于流体控制的自动化设备,主要应用于双组份胶水(如环氧树脂、聚氨酯)的点胶、灌封作业,广泛服务于LED、电子元件及新能源领域。设备按功能分为简易式、半自动、自动和在线式四类,选购时需考虑胶水特性(粘度、配比)与工艺要求(精度、自动化)。关键组件泵体(齿轮泵/螺杆泵/柱塞泵)需适配不同胶水特性,常见问题包括胶阀滴漏(更换大口径针头)、出胶不均(稳定压力)和气泡(降低压力)。各类型设备存在局限性,如简易式精度低、自动型调试复杂,均需定期维护管路。合理选型需综合生产效率、成本及胶水适配性。
灌胶机(又称 AB 双液胶灌胶机)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,将液体点滴、涂覆、灌封于产品表面或内部的自动化设备,可实现密封、固定、防水等功能,多用于双组份胶水作业,也可适配单组份胶水。其核心作用是完成产品工艺中胶水、油及其他液体的粘接、灌注、涂层、密封与填充,自动化机型还能实现点、线、弧、圆等不规则图形灌胶。
1 简介
1.1 适用的液体
灌胶机主流适配胶水为双组份胶(AB 胶),也可用于单组份胶。其中 A 胶为主剂,B 胶为固化剂,市面上应用较广的胶水类型包括环氧树脂、聚氨酯、有机硅,与固化剂的常见配比比例为 1:1、2:1、5:1、4:3、10:1。
1.2 应用领域
灌胶机广泛应用于 LED 产业(显示屏、节能灯、电源、灯条、表帖屏、点光源)、电子元件(电脑电源、继电器模块、传感器、PCB 板、线圈电感)及新能源领域(太阳能电池板)等,主要用于各类产品的灌封作业。
1.3 一般分类
根据功能复杂度与自动化程度,灌胶机可分为以下四类:
(1)简易式灌胶机:结构组成相对简单,由两个料桶和一个气缸构成,通过气体压力压胶混合,配比多为 1:1,适用于对灌胶工艺要求较低的低端产品。
(2)半自动型灌胶机:可实现胶水多比例自动配比,但无运动控制平台,需直接将胶注入产品,适用于 LED 节能灯、电源等对定位要求不高的产品。
(3)自动灌胶机:具备胶水多比例(1:1—10:1)自动混合功能,且搭载运动控制平台,可实现直线或三维路径灌胶(三维路径机型为高端款,需电脑控制),适用于大面积灌胶、灌胶均匀度要求高的产品,以 LED 模组灌胶为主。
(4)在线式灌胶机:自动化程度最高,可接入流水线实现全自动灌胶作业,已成熟应用于蓄电池盖、球泡灯等产品的流水线生产。
1.4 操作类型分类
国内灌胶机的控制操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:
一、触摸屏控制:采用内嵌式触摸屏设计,可直接设定并控制灌胶混合比例、胶量大小及出胶速度,操作直观便捷。
二、计算机控制:通过计算机控制面板设定灌胶路径,操作简单高效;搭配视觉系统可实时观察灌胶走位,及时修正偏差,保障产品灌胶质量。
2 选购原则
2.1 如何选购
购买灌胶机前,需明确两大核心需求:
  1. 胶水基本特性

a) 胶水类型(单组份 / 双组份 AB 胶);
b) 双组份胶的重量配比;
c) 胶水的粘度与密度;
d) 胶水的初步固化时间与完全固化时间;
e) 胶水的包装形式。
  1. 灌胶工艺要求

a) 灌胶精度标准、单个产品的用胶量;
b) 胶水的功能定位(灌封 / 黏贴 / 绝缘 / 防潮 / 点滴);
c) 灌胶操作的实现方式(手动辅助 / 全自动 / 特定路径)。
2.2 选择原则
  1. 按胶水类型选:普通单组份胶用单组份灌胶机,AB 胶用双液灌胶机,PU 胶用专用 PU 胶灌胶机,UV 胶用特定针筒灌胶设备。

  1. 按灌胶工艺选:普通灌胶可选用半自动灌胶机(如脚踏控制款);需精确定位、划线的场景,选用台式、三轴、画圆等带自动化功能的机型。注:灌胶机核心功能是控制胶水,自动化辅助功能可搭配机械手实现。

  1. 按工作效率与环境选:产品量少、对效率无要求时,用手动胶枪;室外作业优先选便携胶枪;需精确控制出胶量时,选用自动化机器;需全自动点胶时,搭配带自动化功能的机型。

  1. 按成本选:灌胶方案需兼顾性价比 —— 若某类胶水需高价机器,可考虑更换胶水类型;若带自动化功能的灌胶机成本过高,可通过移动产品替代移动灌胶头,降低设备投入。

3 配置泵体
灌胶机的泵体配置需根据胶水特性选择,常见类型及适配场景如下:
3.1 齿轮泵
  • 适用场景:无填料、有腐蚀性、粘度<20000CPS 的胶水。

  • 工作原理:壳体内(呈 “8” 字形)装有两个尺寸相同的啮合齿轮,齿轮外径及两侧与壳体紧密贴合;储料桶内的物料从吸入口进入齿轮间隙,随齿轮旋转沿壳体移动,最终在两齿啮合处排出。

3.2 螺杆泵
  • 适用场景:含沉淀(部分填充物)、腐蚀性较低、粘度<30000CPS 的胶水。

  • 工作原理:基于回转啮合容积式原理,核心部件为偏心螺杆(转子)与固定衬套(定子);二者特殊几何结构形成独立密封容腔,介质沿轴向匀速流动,具有流速低、容积稳定、压力平稳的特点,无涡流与搅动;且后期维护仅需更换定子(螺杆护套),成本较低。

3.3 柱塞泵
  • 结构组成:包括电机、泵头、滚珠丝杆、传动齿轮、感应开关、底板;电机连接传动齿轮,两根滚珠丝杆一端固定于底板的泵头固定板,另一端连传动齿轮,每根滚珠丝杆配一个柱塞杆;滚珠丝杆前固定板与泵头固定板间设支撑杆,其中一根支撑杆两端各装一个感应开关;泵头设四个进出胶通孔,一端接外部,另一端与柱塞杆密封连接。

  • 工作原理:感应开关接收信号后,通过改变电机旋转方向与泵头换向阀方向,实现进出胶方向切换,确保两个进出胶口始终一进一出,可连续出胶,控制精度高、进出胶稳定。

4 存在的问题
灌胶机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集中在阀门系统,以下为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:
4.1 胶阀滴漏
  • 现象:胶阀关闭后仍出现滴胶。

  • 解决方法:

  1. 95% 的滴漏源于针头口径过小 —— 小针头会增加液体流动背压,导致阀关后滴漏,还会影响排气泡操作,更换较大口径针头即可改善(推荐锥形斜式针头,背压最小、流动性最佳);

  1. 液体内空气会导致滴漏,需预先排除空气,或选用低气泡胶水,也可将胶水离心脱泡后再使用。

4.2 出胶大小不一致
  • 核心原因:储胶压力筒压力不稳定或气源压力波动。

  • 解决方法:

  1. 进气压力调压表设定值需比厂内最低压力低 10—15psi,压力筒工作压力应处于调压表中间以上区间,避免用中低压力段;

  1. 胶阀控制压力需≥60psi,确保出胶稳定;

  1. 检查出胶时间 —— 若<15/1000 秒,易导致出胶不稳定,出胶时间越长,稳定性越高。

4.3 流速太慢
  • 解决方法:将管路规格从 1/4” 改为 3/8”,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,尽量缩短管路长度。

4.4 流体内的气泡
  • 成因:流体压力过大且开阀时间过短,空气渗入液体内。

  • 解决方法:降低流体压力,选用锥形斜式针头。

4.5 瞬间胶(快干胶)堵塞
  • 堵塞位置:胶阀、接头、管路。

  • 成因:胶水含过多湿气或重复使用。

  • 解决方法:

  1. 使用新鲜瞬间胶;

  1. 用无湿气丙酮彻底清洗管路;

  1. 确保气源完全干燥,在厂内空压与胶阀系统间加装过滤器(若无效,可改用氮气)。

4.6 UV 胶(紫外线固化胶)使用问题
  • 注意事项:

  1. 必须使用黑色管路,避免紫外线照射影响胶水性能;

  1. 不可直接向压力筒内旧 UV 胶中添加新胶 —— 需先排空旧胶,再倒入新胶(旧胶长时间存放易产生气泡,导致出胶不稳定)。

4.7 针头选择问题
  • 风险点:型号<20 号的针头易出现空气问题(滴漏或垂流)。

  • 建议:优先选用较大号金属针头或锥形斜式针头,避免使用柔性针头或铁弗龙针头。

4.8 环氧树脂清洗
  • 建议:尽量为每个储存压力筒配备自动清洗功能,用甲苯溶剂清洗,清洗频率越高,设备故障率越低。

5 缺点
不同类型灌胶机存在各自局限性,具体如下:
  1. 简易式灌胶机:仅能实现 1:1 左右固定配比,灌胶精度低,无法满足高工艺要求产品;依赖气压控制,胶量稳定性易受气源波动影响。

  1. 半自动型灌胶机:无运动控制平台,需人工辅助定位产品,不适用于复杂路径灌胶;生产效率受人工操作速度限制,难以适配大批量生产。

  1. 自动灌胶机:三维路径机型需专业人员调试程序,操作门槛较高;设备成本高于简易式与半自动型,小批量生产场景下性价比低。

  1. 在线式灌胶机:设备体积大、安装调试复杂,需与流水线精准对接,灵活性差;初期投入与后期维护成本高,中小规模企业难以承担。

  1. 共性缺点:对胶水特性依赖性强 —— 若胶水粘度、配比超出设备适配范围,易出现堵塞、出胶不均等问题;多数机型需定期清洗管路与泵体,维护耗时,若清洗不彻底,会影响后续灌胶质量。


 联系方式:
业务销售:13509650793 (罗先生)
技术支持:
售后服务:
电 话:0755-29446135
传 真:0755-89472112
邮 箱:
fa1350@163.com